他开始尽量不往莫斯科跑。最使政治局委员们和斯大林恼怒的,是基洛夫在人民群众中的声望不断提高。
他们这些政治局委员,包括斯大林在内,没有一个是才华出众的演说家。
他们的公开演说总是那么干瘪无力、令人生厌。而基洛夫却恰恰相反,他以精彩的演讲而出名,并懂得如何接近群众。
政治局委员中敢于到工厂去向工人发表演说的,只有他一人。他曾经是个工人,所以很善于倾听工人的呼声,并总是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许多在其他城市工作的党和工业战线上的高级干部,都想调到彼得格勒去工作,因为他们听说,基洛夫鼓力部下提倡议、搞创新,并乐于提拔那些愿意而且善于工作的人。他在彼得格勒的威信是不可动摇的。在彼得格勒工厂企业的领导人眼中,莫斯科各部的人民委员加起来也抵不上一个基洛夫。
党的代表大会之后,基洛夫的巨大声望更是广为人知。这次大会是在一九二零中旬召开的。大会前,一切程序都预先规定好了,就连代表们欢迎领袖人物的掌声也不例外。每个政治局委员上主席台时,鼓掌时间规定为两分钟,欢迎斯大林的掌声应长达十分钟。
可是,当基洛夫出现在大会主席团时,全场顿时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彼得格勒代表团欢迎他的激情,带动了整个会场。基洛夫所赢得的掌声持续之久,是其他政治局委员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会场外有人议论说,基洛夫所得到的荣誉,本是预先规定给斯大林一个人的。
基洛夫如此桀骜不驯,惹怒了斯大林。他决定将基洛夫调离彼得格勒,调令上通知基洛夫说,在莫斯科的中央组织部里,有一个重要领导职务正等着他上任。
但基洛夫并不急于去莫斯科,他拖延了好几天。借口要将他在彼得格勒着手的一系列重要事务处理完毕。
不仅如此,他出席政治局会议的次数也越来越少。这看上去已经近似于挑衅了。
当然,基洛夫每次到莫斯科,斯大林都可以找借口留下他,不让他再回彼得格勒。但这样做势必引起公开争吵,而一吵之后。再要把基洛夫安置在中央的什么职位上,就难上加难了。
况且,不顾其本人意愿强行留住基洛夫也未必那么容易。难道不能逮捕他吗?不行。在列宁还活着的时候,斯大林还不能随心所欲地对一个政治局委员采取类似行动。
开除一个政治局委员,必须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要达到这一目的,开始就必须罗列基洛夫的罪名,把他说成是反列宁的异端,或是指责他违背党的总路线,从而在全党开展一场针对他的批判运动。
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办法对斯大林说来是不可取的。
在面对中国人的进攻面前,斯大林必须要想方设法稳固这党的局面。他多次发表文章和口头声明,说什么在党内没有敌人,党已十分巩固,变得“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而一旦开展反基洛夫的运动,势必会引来流言蜚语,说党又重新陷入分裂,政治局意见不一。而且,斯大林明白,国外也会再次怀疑他的继承人制度的稳固性,这一点。正是斯大林无论如何也不愿听到的。
于是他得出一个结论,要解决面临的这个棘手的问题,大概只有一个办法:除掉基洛夫,同时将暗杀的罪责转嫁到原反对派领袖的头上。
这样,他就可以一箭双雕。在除掉基洛夫的同时,将列宁的一些亲密战友也结果掉。
那些人,不管斯大林怎样污蔑,仍然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象征,留在普通党员的心目中。斯大林深信如果他能证实,使“党的忠诚儿子”、政治局委员基洛夫流血的。正是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和其他反对派领导人,那他就有权要求:以血还血!
唯一能帮助斯大林准备这次谋杀的国家机关,是负责基洛夫安全的内务部彼得格勒分局。
但该分局局长菲利待.麦德维基与基洛夫友谊深长,因此,必须把麦德维基调走,另派一个“更可靠的人”去接待他。
斯大林正好有这样一个人。此人叫叶甫多基莫夫,是个老资格的“机关”工作人员。多年来,斯大林一直将他带在身边,不仅将他作为自己的贴身保镖,而且还把他看作是朋友以及酒伴。
叶甫多基莫夫从斯大林手里得到的赏赐,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内务部工作人员。
这个人生性古怪,与同事们格格不入,脸上表情呆滞,象块石板。他过去是个刑事犯,革命后才出狱,后又加入了布尔什维克。
他曾亲自指挥过几次大围剿,镇压反对苏维埃的叛匪。
于是这个党交给的光荣的任务就落到了他的身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