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二百三十五章 荣 誉</h1>
李国勇叹息着说道:“中国才打完内战和对日本的战争,经济压力沉重不堪,国内建设停顿不前,军队也已经非常疲惫,已经打不起一场大型的战争了。说实话,如果有足够的实力,我很乐意在亚洲和英国来次硬碰硬的,做为的德国坚实的盟友,中国的胜利也能够让你在欧洲说话的底气足了不少,但不是现在,我想德国也不乐意看到中国的战败吧?”
威廉二世用狡猾的眼神看着李国勇,想要从他脸上看出这番话是真是假,不过让他失望的是,从李国勇的脸上看不出任何东西。
这一夜一直谈到天色微微发亮,翻译直打哈欠为止。两个国家的领导人互用心机,试探着对方的底线,虽然没有决出胜负,但整个会谈还是非常友好的,也初步定下了全面合作的基调。经济、政治、军事,只等着两国具体负责这些事物的官员间的谈判了,当然,军事合作方面采用了李国勇的建议,将不会有任何的文字记录,双方谁都不想在这个时候触动英国人已经很敏感的神经。
回到住处的李国勇稍事休息了一下,就开始着手准备马上就要开始的两国政府间正式见面。李国勇换上了崭新的荣誉大元帅服,让他看起来很有几分武威。
快到中午的时候,李国勇带着中国代表团走进了德皇皇宫,受过专门训练的卫兵用中德两种语言高声叫着:“中华帝国终身元首,德意志帝国尊贵的客人,李国勇到!”
一走进巨大的宴会厅,里面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看来今天威廉二世把整个德国最重要的军方要员,大财团的资本家,支撑着整个德国社会体系的容克贵族们全部请到了。听着德方人员的一一介绍,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一次次在李国勇耳朵边响起:
德国陆军大臣法尔肯海恩,总参谋长赫尔穆斯?冯?毛奇, 冯?兴登堡元帅,毛瑟武器制造股份公司的威廉?毛瑟和保罗?毛瑟,全世界知名,生产的大炮曾使俾斯麦在19世纪中叶先后战胜了奥地利和法国的克虏伯家族……
德国人看来对来自东方的客人充满了友善和好奇,不过生性严谨的德国人可没有问长问短打扰尊贵的客人。
李国勇向毛瑟兄弟走了过去,笑道:“感谢你们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为当年的民族独立军提供了大量的枪支弹药啊,正是靠着你们地支援,我才能够取得全国的胜利。”
保罗?毛瑟非常严肃地道:“我们的枪仅仅只是一个方面,您的军队能够取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完全是靠着您非凡的领导和中国将军们的才华。”
“希望我们还可以继续合作下去,我诚挚地邀请你们去中国的兵工厂考察指导。”李国勇笑着随口说道。
哪知道威廉?毛瑟连一秒钟的犹豫都没有:“我们很荣幸的接受了您的邀请,我们也对中国军工的生产能力充满了好奇,我想在宴会结束后我们可以具体商量下行程。”
李国勇没话了,他只是这么顺口一说,谁想到严肃认真的德国人就当真了,自己可是大量地仿制了毛瑟步枪,手枪,也不知道这个时代有没有版权法之类的,还好此时边上蒋百里吸引了德国人的注意,这才让李国勇脱身。
曾经在德国留学的蒋百里可谓是声名显赫,知道他的比知道帝国元首李国勇的人要多了去了。在德国陆军大学深造期间,蒋百里曾经在兴登堡麾下担任过连长,作为举世闻名的元帅,兴登堡从未单独约见过一个年轻的外国留学生,而偏偏兴登堡就和蒋百里进行了一次长谈。交谈中,蒋方震风度翩翩,识高学博,所谈话题精辟深刻,使兴登堡大感惊讶,对其深为器重。
消息传出,德国著名军事理论家、《战略论》作者伯卢麦将军在德军第7军见到了实习连长蒋百里。一番交谈后,伯氏拍着这位英俊的中国青年的肩头说道:“从前拿破仑说过,若干年后,东方将出现一位伟大的军事家,这话也许就应验在你身上吧!”两位名人的评价让蒋百里在德国“名声大噪,成了社交界的名人”。
“元帅,前德国陆军第7军实习连长蒋百里向您报道!”在兴登堡元帅面前,蒋百里行了一个标准的中国国防军军礼,用流利的德语大声说道。
兴登堡帮他放下了举着的右手:“你的名字已经传遍了世界,你是中国的骄傲,也是我们德国军队的骄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德国学习过军事的你,让德国陆军脸上生光,请你也接受一个德国老兵的敬礼!”说完兴登堡端端正正地回了一个军礼。
这时的李国勇才知道他的总参谋长在德国拥有多大的声望,自己能够凭着领先于这个时代的历史知识得到蒋百里是多么的幸运。
陆军大臣法尔肯海恩看来也认识蒋百里,走过来说道:“蒋,你已经成为了中华帝国的总参谋长,希望你能为中德两国的友谊做出贡献,我很期待着有一天我能和你在战场上并肩作战。”
李国勇边上笑了下,他清楚这个法尔海肯恩日后将成为德军的总参谋长,不过在一战开始后没有多久就因为马恩河战役的失利而被解职,只怕要和自己的总参谋长并肩作战有点难度。
“德意志帝国皇帝,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维克托?艾伯特?冯?霍亨索伦陛下驾到!”门口的卫兵又拉开了嗓门叫道。
全场一片肃穆,威廉二世走了进来,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今天的威廉二世也是一身戎装打扮,配合着帝国元首李国勇的大元帅服,倒也相映生辉。
“陛下万岁!”“德意志万岁!”“伟大的威廉二世万岁!”随着威廉的进入,原本安静的宴会厅里爆发出了如雷的欢呼,这也让李国勇和他的代表团第一次领教了德国人对于皇帝陛下的狂热和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