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当街互殴还是被殴打,选一个!
林如海的处置在内阁看来,非常的得体,秉承了本朝荣养士人的宗旨。
四川那边的烂摊子,林如海到了之后,采取宽和的手段对待作乱的百姓,大批官员落马,朝廷免税政策宣传到位后,民间情绪渐渐平稳。
看到具体的卷宗后,内阁诸位表情很复杂,方白衣时代提拔起来的官员,贪起来真的胆子很大。一个四川总督,一任就贪了二百万两。下面的巡抚,三司,也都没一个干净的。地方的军费,他们贪了七成,剩下的才是军方的。
全部算下来,自上而下,一个四川就贪了八百万两。就这个狠劲,逼反百姓不足为奇了。
内阁会议上,当着承辉帝的面,诸位阁臣选择了沉默,每个人都面无表情。
就这个案子,不杀几个人皇帝是不解气的,但是内阁肯定不同意。
承辉帝只能点名:“宁卿,你说说。”
宁克心里苦涩,怎么挑我啊?我只是列席,是候补。
无奈的宁克只能站起来:“林总宪的奏章上写的很清楚,几位巨贪有人主动认罪,积极退赃,也有人千方百计的阻挠办案。微臣之见,前者从轻处置,后者从重。”说到这,宁克就停下了,什么是从轻,什么是从重,他就不说。
承辉帝听着眉头紧皱,却也没开口斥责,心里不免多少有点失望,亲手提拔的臣子,竟然想法上不能一致。
“孔相!说说!”承辉帝继续点名,直接越过其他阁臣,不想啰嗦了。
孔照自然是早有腹案,也知道皇帝不会满意,起身后只能硬着头皮缓缓道:“林如海处置得当,维护了朝廷的体面,可以借鉴!”
也就是贾琏没在场,不然多少得在心里吐槽一番。
官官相护说成维护朝廷的体面,欺压百姓说成官府的威严,特权就是不能明着说的对吧?
历朝历代都差不多,随着食利阶级不断的壮大,朝廷的根基不断地动摇。
四川的事情,也就是赶上了大小金川叛乱,赶上了官逼民反,不然还真的未必能暴雷。细想一下,四川如此,其他地方呢?
承辉帝有点不寒而栗,但却又感受到了深深无力。这个时候,皇帝想到了贾琏所谓的转移矛盾说,结合现实才发现,是唯一可行的策略。
敲了敲桌子,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之后,承辉帝开口:“内阁既然有定见,那便由内阁负责此案的处置。该流的流,该罢的罢,该贬的贬。”
承辉帝一番话说完,内阁诸公都松了一口气,这就是定调子了,不杀!
只要不杀,回旋的余地就大了,诸公收礼的时候,底气也足了。
嗯,这段时间不少人到京城里跑关系,家里有条件的,都在使劲捞人。
“陛下能体察下情,行宽仁之策,国之幸也。”孔照立刻带头吹捧皇帝,承辉帝听了却脸上没笑容,强忍着剧烈的恶心,淡淡道:“朕还有话说,所有处置结果,交由中书舍人领班先期审核,再行上呈。”
没有点贾琏的名字,但谁不知道中书舍人的领班是贾琏啊,哦,请辞了,皇帝不是还没批准么?
明知道皇帝在恶心人,众臣也只能硬着头皮称颂:“陛下圣明,臣等遵旨。”
裘世安传话的时候,贾琏整个人都傻了,皇帝要干啥?
贾琏脱口而出:“陛下可有旨意?”裘世安笑而不语,摇摇头。
谜语人是吧?裘世安不紧不慢的把内阁会议的过程大概说了一下,贾琏摸着下巴琢磨了半天才开口道:“他们贪的是民脂民膏也是陛下的钱。”
裘世安顿时眼睛一亮,低声问:“计将安出?”
提到钱,这太监头子脸上的褶子都数不清了。
“他们不是喜好贪钱么?追缴赃款的前提下,加一条,罚款。贪多少,罚多少,交的多,还可以减轻罪行。不交罚款,连累族人子孙。总而言之,奔着他们的命门去,不怕他们不拿出钱来。裘公回去禀报陛下,我这就写奏折。”
裘世安听了欢天喜地的走了,贾琏目送他离开后,悠悠叹息,内心独白:还是用上了和珅的套路。
皇帝会不会答应的问题,贾琏在裘世安脸上看见答案了。不答应?多新鲜了,那是皇帝。
摊开纸笔,思来想去,贾琏最终还是觉得,议罪银子这名字最合适,和珅还真是个人才。
裘世安汇报之后,承辉帝听了再次沉默,良久叹息道:“贾卿无论出任何对策,都会把朕的利益放在前面。你去传个话,这份折子,别让他上了,朕另外招人来上。”嗯,这种史书上注定留骂名的奏折,承辉帝真不愿意让贾琏去弄脏自己。
裘世安赶紧又去找贾琏,传话之后贾琏再次泪目,这次是真的被感动了,两辈子的亲爹都没皇帝对他好啊。
裘世安传话之后,看清楚贾琏脸上眼泪成行,叹息一声,转身回去。面对承辉帝时,绘声绘色的描述;“贾大人得信后,眼泪刷刷的掉!圣人说君臣相得,奴才看着打心里为圣人高兴。”
承辉帝也有点鼻子发酸,摆摆手道:“别说了!”
被皇帝看上的人是谁呢?贾琏认识,督察院督审官员,佥都御史方颂。
打着垂询国子监案子的借口,方颂被传到了宫里,有了单独奏对的机会。
方颂被传的时候,整个人也是蒙的,好像喝了七分醉,暗中晕乎乎,飘乎乎的感觉。
不能够啊,不是说贾琏是扫把星,沾了他没好处?当初国子监的案子,捏着鼻子被逼着签字画押,还以为就此被拖累,前途无亮了。
还是说,因为签字画押了,被陛下看到了,这才想起我来?
经常做官的都知道,越靠近权利核心,得到的资源和信息越多。年近五十的方颂,这一辈子单独面见过的官,就是右都御史了。林如海这个总宪,他都没机会单独谈过话。也就是国子监的倒霉案子,别人不愿意沾边,他才被右都御史派去的。
都说贾琏要克比官大的,督察院没被克,会不会因为林如海呢?
胡思乱想的方颂被带进了乾清宫,大礼参拜时才算是找回了魂魄没有失礼。
承辉帝示意平身后,咳嗽一声道:“国子监的案子,卿的签字画押朕看见了。没有跟着其他人犯错,做的不错!如今朕有一个事情,想交给卿来做。”方颂听罢,顿时浑身一震,苦苦等待的机会,这不就来了么?
“陛下有何驱使,臣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方颂赶紧表中心,他可太想进步了。
承辉帝把贾琏的话,按照自己的口气,简单的说明白之后,最后来一句:“此事,朕不好说,你回去后想想,该怎么上一份折子说清楚议罪银子的事情。那些贪官,既然要朝廷的优待,就该拿出点诚意来。”
方颂听罢如同被连环雷劈了个外焦里嫩,这事情居然想到我?我还当是啥好事呢。
但刚才嘴快了,赴汤蹈火的话都放了,要是不答应,今后还有自己啥事情,没准会被找个由头打发回家呢。
为了前途,方颂捏着鼻子,忍着心酸,咬咬牙:“微臣领旨!”
回到家里,方颂长吁短叹,夙夜难眠,反复其稿,改来改去都不能满意,最后还是随便挑了一个稿子,誊抄后收起来。
再看天色,已经是微微发白了,一晚上没睡,就为了这份注定要在史册上留名的奏折,可惜,这份奏折留下的名字,注定不是啥好名声。
再次感受到来自皇帝深深的恶意,只要能升官,给皇帝背黑锅的事情,也不是不能干。想到这份奏折后,多半能官升一级,方颂又精神了。
早上出门前,方颂一拍大腿:“对啊,扫把星就是扫把星,我不是没被祸及,而是换了一个方式。以后出门一定要小心,躲着点贾琏。”
仔细想想,总比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左侍郎要好,这哥三,都被退休了,好在还留了体面,是退休,不是罢免。